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北魏的封爵制度有什么特点?

摘要北魏的封爵制度有什么特点?我国的封爵制度可谓源远流长。爵,又称爵位,是古代君主对有血缘关系的亲族和功臣所授予的一种称号,它也是社会地位高低和享受物质利益多寡的重要标志。我国自商、周开始,直到清朝,封爵

北魏的封爵制度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封爵制度可谓源远流长。爵,又称爵位,是古代君主对有血缘关系的亲族和功臣所授予的一种称号,它也是社会地位高低和享受物质利益多寡的重要标志。我国自商、周开始,直到清朝,封爵制度虽然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总体多是根据血缘的亲疏或功勋的大小来定爵位的等级。《礼记·王制》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五等封爵制基本成为常例。

而北魏的封爵制度则有所不同。道武帝天赐元年(404),规定减五等之爵,而分为四等,称王、公、侯、子,除去伯、男两种爵号。皇子以及异姓首功元勋之人封王,宗室以及始藩王皆降为公,原先诸公降爵为侯,侯、子降爵依此类推。其时,封王者共有十人,封公者共二十二人,封侯者有七十九人,子爵为一百零三人。王者得封大郡,公得封小郡,侯者封于大县,子则封于小县。王者秩一品,公秩二品,侯为三品,子为第四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