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马邑之谋”是怎么回事?

摘要“马邑之谋”是怎么回事?汉武帝即位之初继续奉行与匈奴和亲政策,“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因此,匈奴自单于以下皆“往来长城下”。建元六年,匈奴请求和亲,汉武帝下令臣下议此事。当时

“马邑之谋”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即位之初继续奉行与匈奴和亲政策,“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因此,匈奴自单于以下皆“往来长城下”。建元六年(前135),匈奴请求和亲,汉武帝下令臣下议此事。当时任大行的王恢曾为边吏,熟悉匈奴事务,认为匈奴反复无常,不如拒绝和亲,“兴兵击之”。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千里而战,兵不获利”,匈奴“迁徙鸟居,难得而制”,不如和亲。群臣也多同意韩安国的意见。在此情况下,汉武帝同意和亲。

元光二年(前133),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豪强聂翁壹通过王恢献诱歼匈奴之计,引起了朝廷主和与主战两种意见的激烈争论。这次,汉武帝采纳了王恢的意见,决定诱匈奴至边境,设伏兵奇袭。

这年六月,汉武帝令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总领诸将,率骑、步兵三十余万,埋伏于马邑旁的山谷中。同时,让聂翁壹诱单于入塞,聂逃亡至匈奴告匈奴单于“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信以为真,率十万骑兵入雁门武州塞。单于走到距离马邑百余里的地方,看见牛羊遍野却不见人,不觉起了疑心。

带人攻打小亭,得雁门(武州)尉史,尉史具告汉谋,匈奴单于大惊,急忙引兵出塞退走。汉军追至边塞而还。但负责袭击匈奴辎重的王恢,不敢出击,也擅自罢兵,最后因罪自杀。

“马邑之谋”虽未能成功,自此之后“匈奴绝和亲”,而西汉与匈奴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俊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