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明太祖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

摘要明太祖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太祖出身贫寒,虽读书不多,但争夺天下时却很注意访贤纳士。明朝建立之后,太祖又以荐举、科举、学校教育等方式来招揽人才。但当时有一部分文士不愿出来做官,有的为了躲避朝廷征召,甚至

明太祖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

太祖出身贫寒,虽读书不多,但争夺天下时却很注意访贤纳士。明朝建立之后,太祖又以荐举、科举、学校教育等方式来招揽人才。但当时有一部分文士不愿出来做官,有的为了躲避朝廷征召,甚至采取自杀、自残肢体、逃往漠北等方式。太祖重视文人,又有所猜忌,部分文人不愿和他合作的态度,加深了这种猜忌,再加上一些功臣武将的挑拨,使他兴起了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在文字细节上挑毛病,编造罪名迫害作者。太祖曾经当过和尚,所以非常忌讳“光”“秃”“僧”这些字眼,连和“僧”同音的“生”字也觉得刺眼。他早年投身红巾军,就最恨人说“贼”“寇”,连和“贼”字形音相近的“则”字,看了也生气。明初,地方官在逢年过节、皇帝生日及皇家喜庆日子所上的表章,都是由学校教官代作的歌功颂德的言辞,却屡屡惹得太祖发怒,下令处死作者。如浙江学府教授林元亮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一语,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所上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句,太祖就说文中的“则”是骂他做过贼,“光”是光头,“生”是“僧”意,是骂他当过和尚。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

八字,太祖认为“法坤”是“发髡”,“藻饰太平”是“早失太平”。下令将作者处死。

文字狱从洪武十七年(1384)闹到二十九年,造成了提笔怕文字狱、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