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什么说赵昌言有知人之明,“强立尚气概”,但“刚愎纵率”?

摘要为什么说赵昌言有知人之明,“强立尚气概”,但“刚愎纵率”?赵昌言,字仲馍,汾州孝义人。赵昌言少有大志,颇受时贤称许,于太平兴国三年,贡举进士。殿试当天,太宗

为什么说赵昌言有知人之明,“强立尚气概”,但“刚愎纵率”?

赵昌言(945~1009),字仲馍,汾州孝义(今山西汾阳)人。赵昌言少有大志,颇受时贤称许,于太平兴国三年(978),贡举进士。殿试当天,太宗见他文思敏捷,辞气俊辩,把他握为甲科。太宗对赵昌言特别器重,入任不久,便打算让他担任宰相。当时,赵普以国家开国元助的身份再任宰相,颇为厌恶赵昌言刚戾的性格,于是推荐吕蒙正为宰相。

几个月后,赵昌言受别人牵连,赵普以他树立朋党为理由,上言劝谏太宗诛灭他,太宗未采纳,但出贬赵昌言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淳化三年(992),太宗起用赵昌言为右谏议大夫,当时有的官员议论放松茶、盐的禁令,以节省漕运的费用,因此太宗命赵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赵昌言上言极力反对这个提案,但太宗未采纳,仍催促他前往。

赵昌言固执己见,太宗只好以户部副使雷有终代替了他。最后,这个提案并未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太宗不得不停止了它。

不久,赵昌言权知天雄军。有大河横贯当地,当地的土豪劣绅为了图谋私利,引诱奸邪小人在堤防挖掘洞穴,每到水涨季节便会决堤。赵昌言知道了这个情况。有一天,守堤的小吏告诉赵昌言又决堤了,赵昌言于是直接命令拿取土豪劣绅的积蓄,来补给受灾群众的不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胆敢以此来获取利益。淳化四年(993),王小波、李顺在西蜀发动起义,朝中官员都议论派遣大臣去招抚。只有赵昌言要求太宗马上发兵镇压,不要使他们得到蔓延,太宗犹豫不决。起义军接连攻克了嘉州、眉州,太宗才派遣王继恩率部讨伐。王继恩作战无方,握兵滞留成都,士兵们都缺乏斗志,又有州县被攻克。太宗开始犹豫,赵昌言明白太宗的意图,便上言坚定太宗的讨伐之心,太宗当即派遗赵昌言前往。等到他出行,有的大臣说赵昌言没有儿子,而且鼻相不好,颇有反叛的前兆,太宗听信;就下诏令他停止前行。由此不被太宗重用。真宗咸平三年(1000),赵昌言与吕蒙正、寇准同召,赵昌言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当时,有人提议说某些官职不宜任用平民百姓。赵昌言极力反对这种论调,认为才与不才,在于人,而不在于他的出身,怎么能够因为别人是寒士就不任用。真宗因此罢免了这个提议。

赵昌言为官喜欢奖掖后进,在他担任荆湖转运副使时,李沆通判潭州,赵昌言说他有台辅的器量,于是上表向朝廷引荐。王旦担任地方官时,赵昌言一见,看出他前程无量,便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了贤相。王禹偶身居下位时,也是赵昌言引荐,才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另外,赵昌言为人崇尚气概,当官无所顾忌,所到的地方都以决断树立威名,虽然多次被贬,但他较少抑郁。然而他刚愎纵率,对同僚颇为倨傲,因此又得罪了不少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熙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