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什么说汪应辰“学术精醇,尤称骨颜”?

摘要为什么说汪应辰“学术精醇,尤称骨”?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他很小就显示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天赋,五岁知道读书,十岁会作诗,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高宗绍兴五年(11

为什么说汪应辰“学术精醇,尤称骨”?

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他很小就显示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天赋,五岁知道读书,十岁会作诗,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高宗绍兴五年(1135),汪应辰十八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高中进士。殿试时,高宗看到他的对策,竟然没有想到他还是一个少年,当后来见到他时,高宗感到非常惊奇。汪应辰从小跟随喻樗学习,中进士后,又与张九成交往,于是学问更加精醇了。

汪应辰学识之渊博,在高宗禅位孝宗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绍兴三十二年,高宗立普安郡王赵为皇太子。因为太子与唐代庐江王、晋代楚王重名,于是高宗下诏将太子的名字改为“晔”。但是后来汪应辰告诉左丞相陈康伯,这个名字仍然与唐昭宗相同,因此最后才改为“”(shen);高宗禅位时,本来准备在传位那天改元,汪应辰立即援引先例:“唐高祖禅位唐太宗时,是第二年正月才改元的。”高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大臣们又商量改元为“重熙”,还是汪应辰提出契丹曾经用过“重熙”来纪年,于是才改为“隆兴”。此外,孝宗朝一些大的典礼,基本上都是汪应辰制定的。

汪应辰不仅博学多识,而且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正力主议和。汪应辰向高宗上疏,他认为:“和议不顺利并不可怕,相反和议太顺利导致丧失警惕才是可怕的;对和议有异议不可怕,没有异议而上下互相欺骗才是可怕的。”这引起了秦桧的不满,汪应辰被迫离开朝廷。

还有一次高宗下诏求足食足兵之策。汪应辰却上奏说:“我所担心的,不是军队的数量不够,而在于不修军政。自从与金国议和之后,将士们便开始骄傲懒惰,疏于操练,往往是敌人还没来就望风而逃,敌人退了以后却又骗取战功。”建议高宗严明军纪,做到赏罚分明。后来他做了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治蜀期间,他兢兢业业,革除了一系列弊政,取得了很多政绩,因此又被孝宗召回朝廷任命为吏部尚书。由于他为人太过正直,所以不断遭人陷害,晚年的仕途非常坎坷。孝宗淳熙三年(1176),一生“刚方正直”的汪应辰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阳”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