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知府一词是怎么来的

摘要“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词结合而来。知,本来的意义是管理、主持的意思。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知府就是管理一府的官员。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兼任将军之职。州刺史

“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词结合而来。知,本来的意义是管理、主持的意思。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知府就是管理一府的官员。

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兼任将军之职。州刺史是文职,将军是武职。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做“府”。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统称府尹。宋朝时,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明、清两朝,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被称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知府之下,设同知、通判等官员,辅佐知府处理公务,分掌粮税、盐税、江海防务、水利等等。在明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20万石以下为中府,10万石以下为下府。当时,全国有150多个府。清朝时,各府因自然条件的差异、人口多寡、路程远近,相互间的差别也很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阳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