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清代篆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革

摘要在清代篆书发展中,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书法家是邓石如。他首先将具有书写意味的笔法引人篆书,打破了自秦李斯到唐代李阳冰的“玉箸”篆法。杨沂孙在金文、石鼓又上下过很深的工夫,将其融于小篆,改变小篆的圆转用笔而

在清代篆书发展中,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书法家是邓石如。他首先将具有书写意味的笔法引人篆书,打破了自秦李斯到唐代李阳冰的“玉箸”篆法。杨沂孙在金文、石鼓又上下过很深的工夫,将其融于小篆,改变小篆的圆转用笔而以平直为主,将小篆的长形结体变为近于方形,一反当时流行的派篆书的流美婉丽,使字形更加端严。这一创造性的融合,得到许多论家的肯定与赞许。长期以来,篆书用笔方法单一,纯粹以中锋圆笔,转折处亦取圆势,故而孙过庭《书谱》说篆书“婉而通”,亦即所谓婉丽流畅之美。直至邓石如,虽然突破了“玉箸”的单一笔法,使篆书体势上有了较大变化,但却仍然延续着篆书“婉而通”这一基本审美形态。而杨沂孙取法于金文,首先,他改变小篆长形体势为方形,有些字甚至成扁方。每一字的字形,往往又多作上方下圆、外方内圆的处理,并出现明显的横折之笔。这样便增加了端严整饬,减少了小篆原来的婉约流畅。杨沂孙的这一新书风,在“邓派”之后影响着后来的篆书家。

清末印坛重要篆刻家黄士陵(牧甫),他的吉金文字便曾直接受到杨沂孙篆书的影响。至于黄士陵、王福厂、邓散木等,取法金文,以篆籀体兼融、形成风格独特的篆刻,也都是来自杨沂孙篆书的启示。继邓石如之后,秦汉隶法重新开拓了篆书之路,杨沂孙以金文入篆,又为篆书的发展另辟一新径,以及此后的吴大激、赵之谦、吴昌硕等篆书家辈出,追本溯源,则是金石学与碑派书风的时代审美思潮,使沉寂了千百年的篆书激发了新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阳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