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男同”的由来与来历

摘要“男同”者,男同性恋者之谓也。说起“男同”现象,历朝历代并不鲜见。不过,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这个故事,还是值得一提的。 据传,西汉皇帝好男色,具有一定的传统高祖爱籍孺,惠帝爱闳孺,文帝爱邓通,

“男同”者,男同性恋者之谓也。说起“男同”现象,历朝历代并不鲜见。不过,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这个故事,还是值得一提的。

据传,西汉皇帝好男色,具有一定的传统:高祖爱籍孺,惠帝爱闳孺,文帝爱邓通,武帝爱韩嫣。而哀帝刘欣,竟弃数千后宫佳丽于一旁,独宠一个董贤,直让雍容华贵的傅皇后守了一辈子的活寡,岂不令人为之叹惜!

20岁就已即位的汉哀帝,虽然英俊潇洒,气宇轩昂,但却是一个性心理变态者。一次临朝时,他见面前的董贤十分俊俏,当即封他为黄门郎,作为自己的贴身随从。此后,董贤常陪哀帝一起睡觉。一次午休时,他枕着哀帝的衣袖进入了梦乡。哀帝意欲起身,又恐惊醒董贤,遂提刀砍断衣袖,方得以抽身。当然,也因此留下了“断袖之癖”的千古“佳话”。

汉室中的“男同”现象虽然普遍,但却绝非首创。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男同”现象就已出现了。当时,魏国国君魏王就是一位同性恋者。他与龙阳君的关系,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后世都把“男同”现象称为“龙阳之癖”。

《战国策·魏策》记载:“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

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令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

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乎?魏王曰: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龙阳君为了专宠于魏王,防止他移情别恋竟然如女人般忸怩作态,哭哭啼啼,惟恐对方抛弃自己。而魏王不仅完全答应了他的要求,竞下令“敢言美人者”

处以全族诛杀之重罪。可见,他对龙阳君的“爱情”,可谓深厚之极。

如果说哀帝、魏王与男宠相处亲密无间,那卫灵公和弥子瑕的关系就堪称如胶似漆了。

一天,弥子瑕听说母亲得了重病,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弄来御驾出了宫。卫灵公非但不怒,反而赞赏备至:“多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竟甘冒欺君之罪!”又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览果园。他摘下桃子吃了一口,遂将剩下的顺手递给了灵公。灵公几口便将桃子下了肚,还洋洋得意地解释说,他是怕桃子不够熟,所以先替自己尝尝是否酸涩。关系暧昧如此,直令一般恩爱夫妻都自愧弗如。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