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名片的由来与来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作为交往媒介的“名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名片起始于我国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名片叫“谒”,是写在木片上的。汉朝末年改为“刺”。纸张出现后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作为交往媒介的“名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名片起始于我国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名片叫“谒”,是写在木片上的。汉朝末年改为“刺”。纸张出现后,又以纸代替,但仍称作“刺”

清代大考据家赵翼在《胡亥丛考》30名帖中记载:“古人通名,本用木写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剌,汉以后则用纸,而仍相沿曰剌。唐代大诗人元稹《重酬乐天》诗:“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报名剌占陂湖。”

1982年5月,在河南嵩山峻极峰北侧的石缝中,发现了一个武则天使用过的金简(即名刺)。长36.3厘米,宽8.2厘米。上书:“上言:大周圀(同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旨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大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拜谨奏”。文中的“圀”、“曌”等字,皆为武则天所创,其死后也即被废除。“三官”指天、地、水;“九府”泛指各方仙洞。金简意为700年7月7日武则天到嵩山祈福,以小臣胡超名义向神仙投金简,并向三官九府表明武则天自己的来意。同时,金简还表明武氏至高无上的女皇身份。有趣的是,名剌大约在魏晋时代已传入日本,而直至今天,日本人仍称名片为“刺”或“名剌”。

到了明清,则称名片为“帖”。它主要用于官场拜谒,以红纸书明官衔,谓之“名帖”。名帖有时用织锦做成,以大红绒为字。《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曾记载赵温手捧名帖,含笑向前,向上级道明了来意。

“名片”二字在我国出现,则是在清末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之后的事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