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三只手”的由来与来历

摘要“三只手”,是小偷小摸行为的代名词,这一“称号”尽人皆知。但是言及它的来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传北宋天圣年间,东京黑道上有位赫赫有名的神偷。按江湖之规矩,不兴打听真实姓名,不准刨根问底,

“三只手”,是小偷小摸行为的代名词,这一“称号”尽人皆知。但是言及它的来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传北宋天圣年间,东京黑道上有位赫赫有名的神偷。按江湖之规矩,不兴打听真实姓名,不准刨根问底,故其“尊姓大名”至今无人知晓。当时的小偷,都把一枚铜钱磨得锋利无比,用以割人腰包,俗称“跑明钱的。此法简便易行,只要插身而过即可手到钱来。

一次,他为同行献技。虽见其双手高举,然一挨身就将对方的银子掏了出来,俨然多长了一只手。众人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遂敬送绰号“三只手”。

然而,盗亦有道。“三只手”给其门徒定下“三不偷”的规矩:不偷忠臣义士;不偷贫寒人家;不偷良家妇女。偶尔偷错,必将加倍奉还;门徒若有违“祖训”,便被视为不肖子孙而逐出“山门”。

一天,“三只手”的门徒错偷了大臣范仲淹的银子,事后不仅加倍奉还,还在银子里夹送一张便条:“不知是范忠臣之银,今加倍奉还,望乞恕罪。”落款:“三只手”。范仲淹想到朝廷昏庸,官场黑暗,达官贵人明争暗斗,竟不如一个小偷!遂写《打油诗》一首:“世人都恨盗,岂知盗亦道;若然都有义,怎会世颠倒?”写完,掷笔于案,喟然长叹!此乃小偷自喻“三只手”的事儿。

另一种说法,称“三只手”为舶来品。说它最早见于古罗马剧作家普芳图期的著名喜剧《一坛黄金》。在该剧的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尤克里奥丢失了一坛金子,他气急败坏地要奴才伸出手给他看是否偷拿了他的金子。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最后竟要奴才给他看“第三只手。从此,“三只手”就成了小偷或偷窃行为的代称。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同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