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开平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结构奇异、中西合璧的碉楼?

摘要开平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结构奇异、中西合璧的碉楼?开平市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侨达到7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乡。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朝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

开平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结构奇异、中西合璧的碉楼?

开平市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侨达到7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

乡。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朝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据说当年大都是到外国修铁路和挖金矿的,生活极为艰苦,许多人都没有能活着回来。

开平碉楼是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清末民初,开平流传着“一个脚印三个贼”的俗语,当时当地有十几帮土匪。贼匪猖獗,生活富裕的归侨或侨胞成了其主要抢夺对象。

1922年12月的一天夜里,一帮匪徒洗劫开平中学,掳走胡校长及学生17人,当土匪经过鹰村时,一束强光从宏裔楼上猛然射向土匪,吓得土匪四处逃亡,惊慌失措,乡团及时出击,救出校长及学生,还抓获匪首及匪徒11人。此事轰动海内外,侨胞深感碉楼的重要性,纷纷捐资寄回家乡兴建碉楼,一些华侨还将住宅建成碉楼式的民居,碉楼开始在开平风行。碉楼不仅能防匪,还有防涝作用。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处房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遍布开平各地的碉楼,约分为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枪支、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二是众楼。由几户或十多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三至六层,每层设有二至四间房,如有匪贼,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洗劫。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

碉楼的建筑材料大多数使用泥、青砖,也有少部分使用钢筋水

泥。其中边远山区的碉楼,大多数用黄泥建墙,设有方形炮眼,如金鸡镇山区碉楼等;也有的用大石或鹅卵石砌成,如大沙镇的碉楼等。石楼一般楼身比较小,楼层矮,设一至三个圆形炮眼。

碉楼的建筑风格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

“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2001年6月,国家正式公布将开平碉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平碉楼最久的(迎龙楼)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地建造碉楼,应该是清光绪年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大规模地建碉楼是在20世纪20年代,现在保存下来的大多数是这一时期的。

现在找不到任何一种碉楼的完整设计图纸,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设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业主在国外请外国的设计师画好图纸,一种是请香港、广州等地的专业设计师,还有一种就是乡村工匠自己设计的。后两种情况是最为普遍的。

较特殊的还有碉堡式的外形,全都是上大下小,这也正是最初建碉楼的初衷,为了防贼防盗,可以从上面开枪射击任何靠近楼底的人。碉楼建得最多的时候也正是开平治安最坏的时期,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华侨们比较有钱,自然是被抢劫的主要对象,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就会选择这种形式。但是发展到后来,更多的是一种财富的炫耀,增加了社会功能。建碉楼是比谁更有钱、谁的样式更新。这是人们在暴富之后的一种张扬,互相攀比,据说以前建碉楼的时候,是要先遮起来的,怕被别人仿造,一对兄弟建碉楼,哥哥建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等弟弟建得差不多的时候才接下去建,就是怕自己的样式被仿造,兄弟间尚且如此,别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原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