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钦州为何被称为“天涯”

摘要钦州为何被称为“天涯”?自唐、宋以来,钦州一直被人们,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称为“天涯”。按词义解释“天涯”即“天边”,泛指极边远的地方。钦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角海边,在唐时远离京都长安5251里,在宋朝时远

钦州为何被称为“天涯”?

自唐、宋以来,钦州一直被人们,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称为“天涯”。按词义解释:“天涯”即“天边”,泛指极边远的地方。

钦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角海边,在唐时远离京都长安5251里,在宋朝时远离京都开封5400里,人们通称万里。如果按照古人把中国领土称为“天下”的习惯说法,钦州地方也确实称得上“天之边,海之角”了。然而,地处祖国沿边、沿海的地方多得很,为什么偏偏是钦州被说成天涯呢?一些人说:因为钦州在宋朝时建有天涯亭,于是在“亭以地存,地以亭传”的连锁反应作用下,钦州是“天涯”之说便传扬开了,但是为什么其他边远的地方都不建“天涯亭”,却要在钦州建“天涯亭”呢?其实,钦州的地理位置与天涯亭的存在,只是钦州被称为“天涯”的两个外因,其更重要的是内因。

自秦、汉开疆以来,钦州地区便一直被中原人士视为“边远荒僻,瘴毒严重,断发文身,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使得古代的中原人士对钦州地方闻而生畏,望而却步。加上隋大业四年(608年)至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的900余年中,封建王朝一直把钦州作为流放和贬谪官员、文人的安置点。宋时,在钦州地方还修筑有专门收管流放人员的“牢城”。据史料统计,由隋至明朝间,先后流放、贬谪到钦州的官员、文人总共23人,在这些流、贬人员中,一些是派系斗争失败的官吏贵族,一些是不畏权势、敢怒敢言的白身文人。在流、贬过程中,一些人未起行已被吓死,一些人行至中途因忧惧得病死亡,一些人到达钦州后遇瘴气死,一些人被终身监禁在牢城,一些人则因派系斗争的反复而平反升迁,或死在钦州而被追赠谥号等。这些人在钦州监管、居留或任职期间,绝大多数都是抑郁寡欢,日夜思恋中原故土与亲人。如唐朝时一名叫张说的士大夫,因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流放到钦州,在他写的《初赴钦州》一诗中曰“狱中生白发,岭外罢红颜。自古相送处,能得几人还!”充满了悲观失望和思念家乡故人的情绪,可以说是他同类人的思想代表。

由于流、贬到钦州和在钦州做官的大批中原士大夫阶层中,长期而普遍地存在着“怀乡思念”情绪,加上钦州地处祖国的沿边、沿海,远离京师万里,于是乎,逗留在“钦州”犹如在“天涯”

一样的感慨,便在这些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并不时地流露于言谈、书信和诗词作品之中。至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性倜傥,长于诗”的陶弼出任钦州知州,他便自然地想到要在这里建造“天涯亭”,使这些仕宦、游子更加触景生情,大发其所谓“爱国忠君”、“怀乡思里”的幽思。后来,他在经常去垂钓(后名“钓石”)、吟咏(后名“吟石”)、饮酒(后名“醉石”)的地方附近的城外渡头—后人称为“平南古渡”,建起一座“天涯亭”,并把他在钦州所写的诗词汇编成册,名为《天涯诗集》,分赠各地诗友。此后,“天涯亭”又经过历代官员修葺、重建,并转移地址,保存至今。所以近千年来,在这些仕宦、游子不断往来参观名亭,不断题诗、吟咏,不断传抄、转送诗稿等活动之中,钦州是“天涯”之说,便越传越远,越扩越广,以至于约定俗成地一直流传下来。1962年春天,我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到达钦州,游览了“天涯亭”之后,在他所赋的诗中说:“词客分明怀故土,钦州何必是天涯?”一语道破了这些官僚、文人当时的共同心迹。这就是长期以来,钦州之所以被人们,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一直称为“天涯”的内在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