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何说义乌“金光”灿烂

摘要为何说义乌“金光”灿烂?义乌的街头,银行多于米铺,每天成亿流动的真金白银,占了浙江省现金总流量的三分之一;义乌的街头,宾馆林立,酒店火爆,来去匆匆的人们,都是一脸的朝气……这就是义乌,平平常常的一个老

为何说义乌“金光”灿烂?

义乌的街头,银行多于米铺,每天成亿流动的真金白银,占了浙江省现金总流量的三分之一;义乌的街头,宾馆林立,酒店火爆,来去匆匆的人们,都是一脸的朝气……

这就是义乌,平平常常的一个老板,资产却有成百上千万元;这就是义乌,平平常常的一个摊位,年销售额却达百千万元;这就是义乌,平平常常的一个城市,背后蕴藏无穷潜力。每一个到义乌的人都禁不住发问:是什么使得义乌人如此富裕,义乌人的富裕,又意味着什么?

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百米小巷湖清门,小摊林立,商潮暗动。然而,当时的“打击投机倒把”政策,打得他们“鸡飞狗跳”,一时怨言四起。

现任义乌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长的冯爱倩,曾为此找到当任县

委书记的办公室,拍着桌子争论,还要把摊子摆到县政府门口!

这段流传至今的故事,展现的是义乌百姓追求富裕的勇气,而与之呼应的,则是地方官员的改革勇气。

1984年,义乌出台“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地方政府不断为百姓“松绑”,在政府引导下,商业资本大量流向工农业,14个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企业每年技术改革投入近10亿元,培育了包括浪莎袜业、华鸿工艺等一批名企,而铁皮石斛、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业,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老板。

开放,使得义乌熙熙攘攘。每天客流量20万人次,全国四千多家企业设点,1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外商常驻,义乌宾馆的客房率因此常年高居90%。这几年,义乌全社会投资年增40%以上,税收年增30%以上,商业地价飞涨到3万元每平方米,政府的土地转让收入,每年就达到10亿元。如今,民间资本已代替政府成为社会投资的主体,政府省下的钱又再用于城市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一个良性循环的“金钱魔方”,在义乌越转越快,越转越好。

这就是金光灿烂的义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