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桂林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曲艺?

摘要桂林有哪些林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曲艺?最主要的是广西文场、桂林渔鼓、零零落,此外还有广西大鼓、桂林弹词等曲艺演唱形式。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等。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尤其是在

桂林有哪些林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曲艺?

最主要的是广西文场、桂林渔鼓、零零落,此外还有广西大鼓、桂林弹词等曲艺演唱形式。

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等。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尤其是在桂林、柳州、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是广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曲艺形式。

清道光年间,江苏、浙江一带的时调小曲传入广西,在流传中逐渐与桂林方言融合,并受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至清末逐渐形成了以桂林方言演唱、具有桂北地方特色的广西文场。它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演唱形式为数人坐唱,有生、旦、净、丑等行当之分,根据唱本中的人物来决定演唱人数,每人承担一个角色。

每个演唱者还要兼操一件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扬琴,另有琵琶、三弦、二胡、笛子、云板、碟子等。也有化装、穿戏装演唱的,叫“文场挂衣”。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场进入剧场走上舞台,表演形式出现了站唱,即演唱者一人手执云板或碟子击节演唱和配以小乐队伴奏及有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走唱”。2世纪80年代桂林曲艺团还创作演出了文场剧《西厢记》。

广西文场的音乐唱腔分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有“越调”、“丝弦”、“南词”、“滩簧”,俗称“四大调”;小调有“叠断桥”、“剪剪花”、“寄生草”等近50首。所唱曲目内容多取自明清的传奇小说,如《玉簪记》、《白蛇传》、《西厢记》等。近年来创作了一些歌颂桂林山水风光的抒情小段,如《画中游》、《仙境怎比我桂林》、《七星夜游》等。

桂林渔鼓属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又名广西渔鼓,是广西代表性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它由道情演变而来,受湖南渔鼓影响颇深。桂林渔鼓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以艺人王仁和自编自唱的现代曲目《王老头子学文化》为代表作。传统桂林渔鼓原为一人“打单筒”,自敲自唱的简单演唱形式,现在则较灵活多样,有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唱为主,表演为辅。过去,除鼓与板,没有别的乐器,现已发展成包括中阮或琵琶在内的民乐伴奏模式,而群体敲碟伴舞、伴唱更成为现代桂林渔鼓最流行的舞台演唱形式。

零零落属杂曲类曲种,为广西代表性曲艺形式之一,流行于桂北官话地区,因帮腔衬词为“零零落”而得名。它起源于宋、元期间穷苦人唱的乞食词“莲花落”,至清道光年间臻于成熟。零零落有7种唱腔,多由两人演唱:一人领唱,一人承包尾末字接唱帮腔。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如《祝英台》、《孟姜女》等,也有演唱一些抒情或讽刺性小段的艺人。传统零零落曲目长的可唱两三个月,短的只需三五分钟。桂林反映现实生活的零零落新创曲目如《新官上任记》、《车站逸闻》、《红棉似火》、《腊梅花与点子多》等曾在广西或全国曲艺大赛中获得奖励和好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