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李调元对中国文学艺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摘要李调元对中国文学艺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人。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和文选司主事、员外郎、广东副主考、

李调元对中国文学艺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李调元(1734~1802年),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和文选司主事、员外郎、广东副主考、广东学政等职。

李调元被称为继杨升庵之后清代巴蜀最有成就的才子,他对中国文学事业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编成了巨著《函海》。李调元任翰林院编修时,得见许多善本,“每得善本,辄胥录之”。回归故里后,他专门在故居内建了一座藏书楼,命名为“万卷楼”,楼内收藏了他在京、津、浙等地收集的典籍,“分经、史、子、集共四十橱”,“御库抄本,无一不备”,仅藏书目录就达30卷之多。自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二年的21年间,李调元呕心沥血,编纂成一部巨型丛书《函海》。

该书共集图书163种,合编为40函,852卷。其中,前24函收录两晋至元明时期的罕见文本,以及杨升庵诗话、诗话补遗、词品、词品补遗与杨升庵未刊印的巴蜀文人著述,并一一加以勘正。后16函则是李调元自己的著述《童山诗话》、《童山文集》、《雨村诗话》、《童山曲话》、《雨村词话》、《雨村剧话》等著作。全书包罗了历史、考古、地理、文学、语言文字、音韵学、农学、医学、佛学、姓氏学、烹饪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后世研究巴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是李调元对川剧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李调元精于戏曲,他不仅亲自编写戏文,还自组戏班,亲自带班到邻近各县演出,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四川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李调元,1988年在罗江县汶江之滨的玉京山上修建了李调元纪念馆,2001年6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1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馆内设浩然堂、诗碑林、桑梓楼、梵翠轩、景乐宫、书山文海、云谷、景乐梵钟亭等建筑,馆藏文物丰富。罗江边上有李氏一门四进士雕塑(李化南及其子李调元,侄儿李鼎元、李骥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熙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