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屈肢蹲葬是在何处发现的?

摘要屈肢蹲葬是在何处发现的?1965年,桂林在进行洞穴普查中相继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60余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甑皮岩、轿子岩、穿山岩、丹桂岩等洞穴遗址。甑皮岩遗址,位于桂林南郊独山西南麓,距市中心

屈肢蹲葬是在何处发现的?

1965年,桂林在进行洞穴普查中相继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60余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甑皮岩、轿子岩、穿山岩、丹桂岩等洞穴遗址。

甑皮岩遗址,位于桂林南郊独山西南麓,距市中心约9公里。

洞口向西南,分主洞、矮洞和水洞。甑皮岩遗址于1965年被发现,已测得面积为220平方米,对该遗址的最新挖掘始于2001年,新挖掘面积为20平方米,加上前两次挖掘,共开发了90平方米的遗址,出土了约30具人骨、110多种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化石,上千件打磨、穿孔过的石器、骨器、兽牙、蚌壳以及上万件捏制的陶器残片。少数残缺不全。甑皮岩遗址代表了距今7000~12000年的本土文化,它与广西地区其他遗址一起,完善了广西地区史前文化的基本框架。

在出土的人骨中,从骨架的排列方式看,除一具为母子合葬之外,其余均为单人葬。多数分布在火塘灰坑旁,有19具为屈肢蹲葬,1具为侧身屈肢蹲葬,6具为二次葬,其余葬式不明。屈肢蹲葬这种葬式现在极为罕见,因而更显其特殊。专家对这种特殊的埋葬方式说法不一,有象征休息说、灵魂说、生产力说、宗教信仰说、原始社会制度投影说等。据最新测定,当时的桂林男子平均身高为1.65米,女子为1.56米。他们有卵圆形的头、低矮的鼻骨、铲形的门齿,与现代的壮族人、东南亚人极其相似。他们以芋头类根茎为主食,现场发现的大量螺蛳壳表明他们也食用螺蛳,并能用骨头磨成的针挑出螺蛳肉。考古学家推测,当时的甑皮岩人已经懂得装饰。他们用骨针、葛麻和兽皮缝制衣服,用兽牙、蚌壳作饰品,用赤铁矿粉染色、文身,充满了“野性美”。

这里还出土了陆栖动物和水生动物骨骼40余种,被命名为“甑皮岩遗址动物群”,其中脊椎动物5目12科25种,有偶蹄目、食肉目、啮齿目、长鼻目、灵长目,如猕猴、苏门羚、板齿鼠和亚洲象等,都属喜暖动物,说明当时桂林气温较高,与今云南西双版纳近似。还发现一种鹿科新品种,定名为“秀丽的漓江鹿”,不仅给古生物学家增添了鹿科新品种,同时为该遗址属于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类型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对猪科骨骼化石367支个体进行的鉴定表明,亚洲野猪已为桂林先民所驯养,中华民族是世界驯养家猪最早的民族之一。

遗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有打制的石质敲砸器、砍劈器、盘状器、磨制的常规型石斧、带柄石斧、大小石锛、石矛、网坠和砺石等。骨器中有骨镞、骨笄、骨针、骨渔叉等,还有角凿、蛙铲、蛙刀。洞穴内堆积了大量陶质器皿,有盆、钵、罐、碗等,多是吸水性强、质地偏低的粗砂陶。

甑皮岩洞穴遗址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历史文化和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及其他学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有关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阳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