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曹参以黄老之学治国为什么能成功?

摘要曹参以黄老之学治国为什么能成功?汉代的“黄老之学”即主张“无为而治”,它既不同于法家实行的一味严刑酷罚,也不赞成儒家的繁文缛礼,所谓“无为而治”乃是立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汉代“无为而治”的典型

曹参以黄老之学治国为什么能成功?

汉代的“黄老之学”即主张“无为而治”,它既不同于法家实行的一味严刑酷罚,也不赞成儒家的繁文缛礼,所谓“无为而治”乃是立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汉代“无为而治”的典型代表当推曹参。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相国,“出入三年”“天下俱称其美”。

曹参为政的要领就是“休息无为”。所谓“休息无为”包括下列几个内容:(一)遵循旧制,举事无所变更。曹参为相时,无所建树,一切皆遵循萧何所制之法,不加变更。惠帝曾以此责问他,他认为皇上和他本人的才能均不及刘邦和萧何。既然刘邦和萧何早把一切制度法令规定得很明确,只要“遵而勿失”就够了。曹参这种解释仅说出问题的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汉初萧何、刘邦所制定的制度法令是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看到了暴虐和严刑酷罚带来的可怕后果,把秦代制度和法律中最被人们痛恶的内容去掉,“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这是适合刚刚安定下来的汉初社会情况的。经过长期战乱后,人们需要安定,不希望无休止地变动,所以,曹参无所改动,“遵而勿失”,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少干预属下事,勿扰民。曹参代萧何为相,当他离开齐国赴长安之前,对接任的齐相说:“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这是他唯一的嘱咐,意思就是:不必干扰下属活动,不要过细苛察。这正是道家主张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具体发挥。正是奉守这一原则,所以曹参为相时,除日夜饮酒外,很少过问政事。他不仅自己喝得烂醉,还把前来言事的官吏拉来一起喝酒,大家醉成一团,相府内竟成了“日饮歌呼”之所。显然,曹参这样做无非是有意在官员中造成一种不苛求细务、宽宏大度的政风。在“百姓新免毒蓋(hē),人欲长幼养老”的汉初,这样做是很必要的。

(三)择吏以“厚重长者”为标准。曹参对下属官吏不究细过,而且“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择吏也以此为标准,凡“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方可用之,对“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这也是对秦“专任刑罚”的矫枉过正的做法。

这些做法对于刚刚“离秦之酷”的百姓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史称“(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以曹参为代表的一批统治者,他们都是这样“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从而成为这一时代的政治风气。对于汉初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一一“文景之治”,就是“与民休息”的直接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熙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