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政事堂是什么机构?有什么变化?

摘要政事堂是什么机构?有什么变化?政事堂是唐代宰相们议政的场所。政事堂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门下省政事堂、中书省政事堂和改为中书门下时期。唐代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所以在行政运作中容易

政事堂是什么机构?有什么变化?

政事堂是唐代宰相们议政的场所。政事堂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门下省政事堂、中书省政事堂和改为中书门下时期。

唐代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所以在行政运作中容易出现意见相左,产生矛盾。于是太宗就规定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以提高办事效率。可见在唐初,政事堂的主要作用是协调中书、门下两省关系的,所以这时的政事堂就设在门下省。至高宗末年,裴炎任中书令,由于他长期执笔政事堂,即长期担任首席宰相,所以就把政事堂从门下省移到中书省,表明中枢决策重心由门下省转到了中书省。

至开元时期(713~741),政事堂又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这就是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玄宗以前的宰相都为兼职,无论三省长官担任宰相,还是由他官充任,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往往是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则回到原部门办公。开元以后,宰相数目减少,且成为专职,这就有必要为宰相们设立一个专门的办公机构。开元十一年(723),宰相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印也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在政事堂正厅之后,设置了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谓之“堂后五房”,作为政事堂的秘书班子。

在政事堂(中书门下)办公的诸位宰相中,有一位秉笔宰相,谓之“执政事笔”。秉笔宰相具有首席宰相的身份。起初规定宰相们每十日一秉笔,到德宗贞元十年(794)又改为每日一人轮流秉笔,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首席宰相的专权,但并未能坚持下去,长期秉笔的宰相依然存在。

他们不仅主持政事堂会议,承接诏旨,而且值宿于政事堂中,百僚请示问题,也由秉笔宰相应对,可见秉笔宰相在处理中书门下(政事堂)日常事务方面具有相当的职权。

宰相在政事堂处理日常事务,有“堂帖”与“堂案”两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堂帖是处理在京各部门事务的公文,堂案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公文,堂帖和堂案都必须由秉笔宰相签署,其他几位宰相同署。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阳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