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史记》是怎样贯彻“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

摘要《史记》是怎样贯彻“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到撰述《本纪》的原则时写道“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所谓“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就是推究其何以开始,详

《史记》是怎样贯彻“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到撰述《本纪》的原则时写道:“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所谓“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就是推究其何以开始,详察其何以终结,并在其极盛时看到日渐衰落的迹象。其实不仅《本纪》遵循了这一原则,其他体裁(书、表、世家、列传)也是如此,正是这一原则成就了《史记》作为纪传体的通史。例如在卷三十《平准书》里,司马迁写道,汉初实行无为政治,除秦苛法,推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为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代的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故而出现了汉兴以来的盛世。汉武帝即位后,政治上从无为转向多欲,经济上从人们自由买卖转向国家垄断,思想文化上从崇尚黄老转向独尊儒术;汉武帝又利用汉兴七十多年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征伐,对内兴作,从而把西汉推向了极盛。但是在讴歌汉武帝丰功伟绩的同时,司马迁也已经敏锐地感到潜藏在鼎盛局面下衰落的危机。但他不便直说,所以意味深长地以秦喻汉,说秦代统治者过于追逐钱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结果造成贫富分化,社会生活失调,使秦王朝由强变弱,直到迅速灭亡,希望汉武帝能从历史的教训中获得启示。

不仅政治形势是这样,他还通过对历史上经济现象的考察,得出这样的认识:“天下安宁,就注重学校的教育,以根本的礼仪为先而排斥末节的财利,用礼仪防范人民进人利路;若天下变故不得平靖,那么也就反此道而行了。因此物盛则衰,时极而转。”这是详察历史,从教化、礼仪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上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历史经验。他还从汉武帝时代所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中间,看到了法制的破坏、社会矛盾的严重和世风的败坏,因此总结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这一带有理性色彩的历史认识。总之,司马迁在写作《史记》的过程中,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现象,都十分注重其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并能够在其兴盛的时候就敏锐地看到所潜藏的衰落的因素,因而提出警告、暗示或解决的方案,希望统治者能够从中吸取教训。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楠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