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唐朝的货币制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摘要唐朝的货币制度前后有哪些变化?唐朝的货币政策前后有过多次变化。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在唐朝初年,由于忙于统一战争,无暇顾及整顿货币制度,所以仍然使用隋五铢钱。这年七月,下令铸造开元通宝钱,

唐朝的货币制度前后有哪些变化?

唐朝的货币政策前后有过多次变化。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在唐朝初年,由于忙于统一战争,无暇顾及整顿货币制度,所以仍然使用隋五铢钱。这年七月,下令铸造开元通宝钱,并明令废止使用隋五铢钱。这种货币轻重适中,铸造精美,因此流行颇广。

第二次变化在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因为此前盗铸钱币较多,市场上劣币充斥,所以高宗下诏铸乾封通宝钱。这种钱较重,规定一文新钱当旧钱十文使用。由于国家的规定大大超过了这种钱币的实际价值,商贾不愿使用,米价上涨,于是又在次年停止了铸造,重新改铸开元通宝钱。

第三次变化在武则天长安中(701~704)。当时放宽了对货币的控制,悬挂钱样于市场上,令百姓依钱样用钱,实际上等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币。于是江淮以南各州盗铸者在深山、大湖之中,凡人迹罕到之处,都有私炉盗铸钱币。这样做的结果使劣币四处泛滥,致使物价上涨,社会不稳。

到了开元六年(718),唐玄宗在稳定了政治局势后,开始在全国整顿币制,下令禁止一切劣币,销毁不用,违者严罚。由于动作太猛,市场一时难以适应,导致物价猛涨,流言四起,只好下令弛禁,但仍不许私铸。以后还有人数次提出允许私铸、都由于反对意见坚决而未能实行。

由于长期实行禁止私铸,再加上政府加大了官铸好钱的数额,所以开元天宝时期唐朝币值稳定,经济发展。这可以说是第四次变化。

第五次变化是肃宗乾元元年(758)以来。这一年第五琦奏请铸造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与开元通宝并用。次年又铸当五十的乾元重宝,二十斤为一贯,与前两种钱同时并用。这种做法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致使物价飞涨,一斗米竟卖七于文钱,许多人因买不起粮而饿死,且盗铸成风。以后唐朝政府多次降低这两种乾元钱的币值,以使其与实际价值相吻合,才逐渐平息了风波。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