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顾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摘要顾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顾欢,字景怡,一字玄平,南朝齐著名的道教学者,吴郡盐官人,出身于世代务农的贫困之家。顾欢自幼聪明好学,但是家中无力出钱供他受业,于是他就经常到乡中学舍的墙壁后偷

顾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顾欢,字景怡,一字玄平,南朝齐著名的道教学者,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出身于世代务农的贫困之家。

顾欢自幼聪明好学,但是家中无力出钱供他受业,于是他就经常到乡中学舍的墙壁后偷听,一堂课下来,竟然能全部记住。六七岁的时候,就知道推算六甲。一次,父亲让他到田中去驱赶麻雀,他却花全部心思作了一篇《黄雀赋》,赋写成的时候,田中的稻谷也被麻雀吃了大半。父亲大怒,准备狠揍他一顿,但看了那篇赋之后便作罢了。年纪稍大之后,顾欢便深受当时的大名人顾之器重,后又跟雷次宗请教玄、儒诸义。

不久母亡,他因悲痛竟然六七日水浆不入口,后遂隐遁不仕,并在天台山聚徒开馆,受业者常近百人。齐高帝萧道成辅政时,征他为扬州主簿,并遣中使迎欢。

作为当时非常有名的道教学者,顾欢擅长黄老,精通阴阳数术。

顾欢前半生主要治儒学,撰有《尚书百问》和《毛诗集解叙义》

等。晚年服食丹药,事黄老,崇奉道教,是上清派的信奉者和重要传人,陶弘景的《真诰》就是以顾欢的《真迹经》为底本,加以增删改写并注释而成。顾欢又是老子学的大家,撰有《老子义纲》和《老子义疏》。

在南朝释道斗争中发生的那场著名的夷夏之辩中,顾欢是其中的中坚人物。他见释、道二家互相诽毁,欲辩其是与非,于是在宋末作《夷夏论》,以论释、道二家的是非、优劣。论中虽有调和二教之辞,如说:“道则佛也,佛则道也。”但重点是强调二者之异,说道教是产生于华夏的圣教,佛教则是出于西戎的戎法。虽然二教皆可化俗,但只能各自适用于自己的国度,即道教适用于中国,佛教只适用于西戎。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产生于西戎的佛法,有些思想是与中国的礼教不相容的。

他认为佛教“下弃妻孥,上废宗祀。嗜欲之物,皆以礼伸;孝敬之典,独以法屈。悖礼犯顺,曾莫之觉。弱丧忘归,孰识其旧”?意思是说,对一切鸟兽虫蚁,皆以慈悲为怀,不得伤害,而独独对父母不存孝敬之心,这怎能让它在中夏传播下去?

因此他认为华夏之邦只能施行道教,不能“述效”戎法,佛教应该回到它的本土去。顾欢无疑是站在道教立场上,用中国传统的尊夏卑夷观点来反对佛教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夕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