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网络资讯 > 网络资讯

分内工作还是份内工作(领导总是让我做财务方面的工作怎么办)

摘要

您好! 我是碧露霜桐,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您提的问题,我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我也在这样的企业工作,领导安排工作,不会完全按照职责划分,而去安排,经常是觉得你能完成这样工作,不论你是哪个岗位,不论你是学啥专业,不论你会与不会,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的领导觉得他交给你的工作你能够完成,所以才让你做。

这时候,你可能觉得你很委屈,都委屈,我也曾经很委屈,可是委屈还得做,不管怎么抗争,最后这个工作还是你做,然后你的领导还不高兴,觉得你别别扭扭,不肯完成工作。实际上你的工作也做了,领导也得罪了,多么得不偿失。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有把握拒绝而不会得罪领导,那么可以拒绝。如果,没有把握,建议还是乖乖地将工作做好,做的同时暗示或委婉的提醒领导这个不是我分内的工作。

国企的存在,就是有这样的弊端,并不是按劳取酬,也不是说你能干你就是优秀的,你能干最后你就能升职?既然在国企工作,就要学会圆滑的处理这些事情,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只能适应这个社会。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分内工作还是份内工作(领导总是让我做财务方面的工作怎么办)

【“沉浮场”观点】骨干员工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骨干员工也就是这样被赶走的。

出现这种“鞭打快牛”现象,是因为你与你的领导停留在“偏害共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里,你的时间精力不能由你自己来支配,而由共生关系的掌权者分配。

职场关系,就是各种共生关系。有健康的关系,相互之间共同成长;也有不健康的关系,一方在侵入另一方的利益。偏害关系就是其中一种尚不成熟、不健康的关系。

偏害共生,是员工成长的一个阶段,但只是一个阶段而已偏害共生,就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在汲取,而另一方作出牺牲。

职场中的“偏害共生”多存在上下级之间,但也有同事之间。

造成“偏害共生”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缺乏“边界意识”,主导方侵占了被动方的自由空间;而被动方无力保护自己的主导权。

偏害共生关系并非全是害处。

当被动方还比较弱小时,主导方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支撑,以利于被动方尽快成长。

因此,偏害共生,是员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只是一个阶段,两方关系必须转化为健康的“互利共生”关系。

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

领导如果能与员工构建健康的互利共生关系,就能一起把蛋糕做大,使双方的作用最大化,也能使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员工处理“偏害共生”的三个原则

在职场中,员工始终要以自己的成长为出发点。

成长,要有长远的自我投资理念,不仅是获取,也包括付出。

成为骨干之前:忍

当员工还处于能力增长期,还无法对工作进行自主安排,也无法控制工作的进展,无法把握工作的效果。

这时,需要领导帮他安排工作,指导工作进展,把握工作进程和质量。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因此,员工在成为骨干之前,应该去多承担一些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员工会变“被动”为“主动”。

被动安排时,工作心态是压抑的,工作效果也会打折扣。

主动申领工作,精神状态是积极的,工作质量和各方认可度都会提升,成长速度也会更快。

成为骨干之后:要

人是要往上走的,成为骨干后,就会有更高的需求。

要实现这个需求,就要脱离这种“偏害共生”关系。

脱离这种关系,关键是要树立“边界意识”。

员工要有“我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并让这个空间不断扩大。

因此,必须向领导要权力、要资源,来拓展自己的空间。

领导给你布置工作,你可以说:这件事很重要,但我实在没精力,如果能组成一个工作小组,让某某某和某某某一起参加,既能高质量完成任务,又能培养出新人。这是向领导要人。

你也可以说:这件事是某某某的职责,我可以做,但在对外沟通协调时会很麻烦,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会影响工作效果。这是向领导要权。

你还可以说:这件事难度很大,但您上次说跟谁谁谁关系很好,如果能跟他对接上,事情就好办很多了。这是跟领导要资源。

具体方法有很多,关键是你自己要有这个“边界意识”,让自己的边界不断外扩。

实在不行:走

树立“边界意识”除了要构建自己的“边界”,也要会保护好自己的“边界”。如果发现无法保护时,就准备离开。

你如果真的成为单位的骨干,就有了离开的资本。

当领导只让你付出,不让你收获时;当领导还试图不断侵入你的边界,而你又无力守护时,就可以考虑离开了。

衡量一名优秀员工的标准就是:是否有随时有离开的能力。

领导处理“偏害共生”的三点原则:

作为领导,在管理员工中,也要始终关注能否助力员工的成长。只有员工成长了,才有利于自己和部门的发展。

所有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行为,都是短视的行为。

培养出骨干之前:压

压,是对员工负责任的表现。锤炼过的钢,才是好钢。

能自我加压的员工毕竟少数。通过给员工增加外界压力,激发员工内在动力,就能促成员工尽快成长。

压,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领导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每个员工培养出来。如何选择员工进行重点培养,就看员工的抗压能力。

如果一个员工能够坚持住,并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说明这个员工是愿意投入到工作中去的,也是有潜力的。反之,表明这个员工在意愿上,在能力上都有欠缺。

培养出骨干之后:给

培养员工的目的,不是“收割”、“套现”,而是让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这就需要不断给骨干员工新的资源和平台,让他一步一步往上走,与单位共同成长。

当员工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更高层面的需求,这不是员工贪得无厌,一山望着一山高,而是他成长的一种体现。

满足员工成长过程的新需求,就是不断更新管理的“激励因素”,始终促进员工往前走,同时也就能交付更多更好的工作成果。

有舍,才有得。肯在人力资源上投入,是最划算的投资。

实在不行,投

当今职场离职率高,造成很多单位不愿意培养员工。

他们认为:与其花精力去培养,还不如外面招一个。

但招进来的员工,很难与单位的文化、价值观相衔接,这样的更换成本、磨合成本同样不低。

当员工翅膀硬了,有能力、有意愿单飞时,与其强行留人,不如放手让他去飞。

单飞的员工,在管理上、资源上、关系上、行业套路上肯定会有很多欠缺。

作为老单位,就可以参与进去,投资员工的后续发展,继续保持并加深相互之间的利益连接,形成开枝散叶的良好共赢局面。

总结:当领导不断地布置工作任务,而你出现了不耐烦情绪时,说明你已经不愿再保持“偏害共生”关系,而准备建立更健康的互利共生关系。

这就要看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构建“权力边界”,是否有去争取更多资源与权力的实力和底气了。不然,还是要多加磨练。

而作为领导,要始终以培养员工为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剥削员工的时间精力。要清楚:投资人力资源,是收益最好的投资。

做好分内工作,别去操不该操的心!

流动性比较大,总体来说,中公教育是高强度,高工资,低福利,缺少归属感的公司。以下内容是从朋友那了解的,某地分公司的情况,也可能每个省不一样,如有不当的地方欢迎指正。

这份工作适合身体素质好,抗压能力强,冲劲十足,仅以收入为奋斗目标,不太在乎一时生活质量的人。大部分老员工挣点小钱后考个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过日子,也有出去单干的。

第一,强度大。

a.休息少,有排课任务的时候,一般是没有休息的,正常周末就不说了,比如端午中秋,国庆之类的法定节假日,这类节假日通常是学员有时间的时候,所以常态是,很少会有休息(过年除外),而这段时间的加班呢,也不指望会有任何的三倍工资,这和普通时间的上班是没有区别的。当然公司会有调休政策,占用的时间,是可以通过调休的方式来进行自由支配的,但是每次调休的时长往往会有一些限制,比如最多三天四天之内的。很多老师如果调休用不完的话,也可以一天一百折给公司。

b.出差多,分公司一般在省会城市,也是授课老师的坐班地点,下面各地级市级城市有招生点,在笔试和面试的高峰期,各地招到一定人数会就地开班,接受排课的老师去指定酒店授课。当有些省份老师不够时,也会去其他省份支援。当然这也是分淡季和旺季的,自己结合考试时间推算。

c.任务重。备课学习这类的业务是基本功,就不说了,平时坐班都是学习。如果上封闭班的话,就是那种几天几晚的,其强度和我们上高中那会差不多,早九点到晚十点,但是区别是老师是不换的,如果人多的话,可能配主讲和助教就稍微轻松点,自讲自带的话连续几天下来真的很累。另外,每次讲课的内容并不是重复的,以面试为例,不同省市、不同职位、不同考核模式甚至不同年份都有不一样的教材,基本上每次授课都要重新备课,而每晚10点下课后可能还有同学要单独问问题,还可能有各种会议,能12点前备完课睡觉那是种幸运,这种状态可能要持续一周到两周,神经高度紧绷,工作强度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嗓子什么的算是基本职业病,也有不少女老师月经失调。

d.内容杂。除了备课上课以外,每周写类似思想汇报的工作周报,每月写经验软文一篇,考试结束收集考题,向学生收集面试题,编写题目的答案,偶尔帮忙市场部贴贴海报,协助推广宣传(推介课等),甚至给本地新老师培训。这都是工作分内之事。

e.拓展勤。授课老师通常会以笔试,面试,银行,考研等某一方面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但由于业务开展得比较快,老师不够用,所以需要全能业务型的老师,业务拓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有时在当地由其他方向老师培训,有时去北京总部封闭培训,去过总部的都知道在那边培训的日子压力是相当大的,竞争激烈,课时安排很紧,但是进步也是平时的几倍。考核多与拓展挂钩,考的再好,不参加总部的拓展培训貌似也很难提级。

第二,工资可观。

中公虽然累,但是工资收入也是较为可观的。工资主要就是基本工资加课时费,课时费占大头。中公老师有等级制度,每年有几次考核定级的机会,通过即可升级,升级就对应着每天的课时费会增加。此外,外地出差也会有一定的出差补贴,可能有全勤奖之类的小奖励,年底会有忽略不计的年终奖(据说第二年才发,这....)。按正常的晋升路径和上课频率,一两年在二三线城市月均一万以上是普遍的。

当然,要拿这些工资并不轻松,只有拼命出差上课才行。如果没课,基本工资只有两千多,不去上课就没什么收入,一年有两到三个月淡季,可能真的就只拿这个数。

第三,管理不人性化,福利差。

福利方面很一般,管理十分不人性化,相关制度较少能从员工角度考虑。中公是个家族式公司,是本着成本最小化运行的典范,工资以外的其他地方都是能省则省,除了最基本档次的五险一金外几乎没什么福利。法定节假日基本没休息(过年除外),过年过节没什么好发的,通信、市内交通不报销。举办什么旅游,集体活动更是别想了。

一般市内出差,非封闭教学比较惨,来回路费自己掏,中午可能还没个地方休息,见过朋友坐在教学点所在大楼的大厅打盹。

去外地出差,通常是动车标准,先消费后报销(出租车不能报销,自己掏钱坐公交),赶时间总部会帮订特价机票(这种情况通常是外地急需老师,开课在即才会发生,为了让老师能赶着下午上课),这种机票多半是携程、途牛等跟团类的特价机票,时间也是总部帮你定的最便宜的时间段,自己无法选择,倘若因故误机这种机票往往也无法改签和退票,如果交通票丢失也只能自掏腰包,自认倒霉。

出差住食,最好的是封闭成班,能与学生在同一个酒店,享受与客户一样的待遇,食住都是一样的;如果是其他形式出差,比如外地一对一,参加培训或者其他,享受公司待遇,住一般的廉价宾馆或公司基地(和大学门口那种喜闻乐见的百来块水平的小宾馆差不多)。如果不包饮食,外地会有一定的伙食补贴。

总之,除了基本工资+课时费+忽略不计的其他奖励和出差补助外,基本没啥额外福利了,上多少课拿多少钱,再就是提升自己的等级。

第四,人情淡薄,缺少归属感。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员工追求工资报酬最大化,最简单的市场关系在中公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想除了某些老师的个人爱好,留着中公并坚持下去的最大激励来自工资,但想想,现在哪份打工的工作不是如此呢?由于教学工作的出差特性,同一组的老师通常很难聚在一起,甚至个把月都见不到某个同事,所以很难组织像集体拓展训练,旅游,聚会之类的活动。团队活动基本没有,充其量是聚餐,总部可能会有表彰大会,所以公司团队氛围相当差,甚至还不如某些组织生活。

每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是最大的价值,每一个人处于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所起的作用,也有大小,每个人要明白你的分内之事是什么?

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要做秀,不要给自己找不愉快,也不要给别人造成不愉快,这才是做人的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