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网络资讯 > 网络资讯

买办资产阶级是什么意思(民族资本主义是什么意思)

摘要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也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剥削劳动者和阶级对抗之上的,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成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组织了社会化的生产,同当时数量上占优势的地主经济和个体经济比较起来,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它的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社会化和国家现代化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同时,民族资本是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抑下力求生存和发展的,它的发展,与当时中国人民要求经济独立和政治民主的愿望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并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这种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1949~1952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53年起开始对它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原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

买办资产阶级是什么意思(民族资本主义是什么意思)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可以理解为:封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与推动历史发展的人民大众的矛盾。理解这对矛盾,要明确以下几点:

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封建社会,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单一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也只有这一对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出现了买办资产阶级,后来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军阀也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产生,这样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一起对中国人民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封建主义的统治,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封建主义”。

2、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他们和中国社会原有的农民阶级、小商品生产经营者一样,都受到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政治权利毫无保障。不论是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都与封建主义有着尖锐的矛盾,都是中国的革命阶级,都是“人民大众”的组成部分。

3、在当时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人民大众反抗封建主义的同时也会把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一起作为革命对象,艰苦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最早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这是农民阶级反抗的开始,最终失败了,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领导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如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由于他们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完全胜利;中国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有着着天然的联系,结成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并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最终取得了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官僚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是公有制性质的,到目前为止有四种类型:资产阶级专政型、无产阶级专政型、官僚主义者阶级专政型、人民民主专政型。其中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型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台阶。

官僚资产阶级跟买办资产阶级是交叉关系,民族资产阶级是民间营的资本家群体,它跟买办资产阶级的区别是有没有跟外资或外国人合资或合伙。官僚资产阶级中的大资本家比较多。

小资产阶级比较特殊,在划分上应该跟上述各种资产阶级相区别,区别标准以是否雇用熟练工人。没有雇用熟练工人的是小资产阶级,雇用熟练工人的是资产阶级。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对立。鸦片战争后,这两大阶级的对立依然存在,但除此之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产生,中国社会开始出现民族资产阶级。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出现、洋务派军事和民用工业的创办,中国的无产阶级在这些工厂中诞生,与此同时,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派工业中,一些为之服务、与其勾结的特权买办阶层则投资兴办自己的企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买办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

1949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被打倒。按照毛泽东1949年发布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1949年当时中国人民由四个社会阶级组成,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任何有经验的统帅都不会这样简单地计算兵种差异,必须加上地形地貌、兵种配置、后勤补给等外在条件。

对于古代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迅疾如飞、强悍无比的骑兵,一直是梦魇一般的存在,几乎每一个王朝,都对此大伤脑筋,根本原因就是养不起太多的骑兵与其对抗。

如果不能结成密集阵形和远程武器的支撑,步兵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最经典的就是楚汉战争中的彭城大战,项羽率领30000精锐骑兵,突袭已经占领了彭城的刘邦军团,直接对垒56万人马,最后是刘邦这里呈现一边倒的崩溃,不得不抛弃妻子,逃之夭夭,可见骑兵的冲击力是何等强悍。

另一个著名案例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土木堡之战”,瓦剌太师也先,率领30000起兵,直接对50万明军发起攻击,呈现单边屠杀状态。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应用骑兵的高手,常常带领数千起兵,亲自冲阵,骑在马上,左右开弓,杀得对方鬼哭狼嚎,阵型大乱,最后崩溃。

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就是移动速度,步兵的视野有限,尤其是方针的后方士兵,无法搞清楚前面几排面临的状况,只能够听号令行事,此时,步兵集团的百夫长、千夫长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他们不仅是团队首领,更重要的是命令的解析者。

骑兵的作用就是调动步兵,远程骚扰,只要看到对方阵型有缺陷,一声呼哨,骑兵立即可以调转方向,以迅猛的冲击力,斜插进对方阵型,顷刻间破坏掉方阵。阵型一乱,步兵就只能够挨宰。

于是乎,善于用兵者,通常在前几排部署长铩,5-7米长,配有大盾,抵御冲击力,步兵方针两翼,设有弓弩手,后面也有弩手,形成远程火力,弓弩手的侧翼,有骑兵做预备队,发现敌人骑兵冲阵,弓弩尽发,骑兵包抄,形成立体交叉火力。

历史上,步兵对骑兵的反例,是汉武帝时期,李陵率领的5000步卒,面对8万匈奴骑兵,依旧杀得痛快,李陵采取的策略是,用武罡车制造进攻屏障,弓弩兵躲在后面远射,骑兵对这个阵型,实在表示无可奈何,匈奴骑兵直接被干掉20000余,要不是后援没有抵达、箭矢短缺,匈奴根本就无计可施。

因此,大兵团作战,双方都会选择开阔地,把指挥中心放在高处,如果没有制高点,则必须搭台,设置叼斗(就是大旗杆上设有观察哨),近乎俯视整个战场,才能充分调动个兵种的优势,而不是凭借一两个兵种去死磕。

地理位置对骑兵的限制实在是太重要了,险峻山地、密林、城池、关隘等地形,就是骑兵的噩梦,站在这里的步兵,可以直接藐视骑兵的存在。

题主的意思,只能够说,养一个骑兵,比培养一个步兵贵很多,平原作战的时候,骑兵的冲击力很大,但也不是战无不胜的,必须考虑到其他因素。

“打仗,我不行;打麻将,你不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