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网络资讯 > 网络资讯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哪个省(孟子的父亲去哪儿了)

摘要

孟母三迁,孟子的父亲去哪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耳熟能详。孟母独自带着孟子三次迁移,就是为了能让孟子懂礼貌、守秩序、喜欢读书。孟母跟现在的广大母亲一样,希望好的教育将来能够冲破阶层固化的天花板,使得孟子能够一飞冲天。但是很显然孟子后来的成就也证明了孟母的当机立断是没错的,知书达理的孟母培养了儒家学派的亚圣,培养出了儒家顶尖的大师级的思想家。

孟子最后的成就也就说明了孟子的母亲不输于那个时候的男人,扛起了整个家,并且在那样一个以‘男人为天’的社会不靠男人,也可以把儿子抚养成人,并且成才,充分彰显了‘为母则刚’这句话的力量。

有夫人、儿子如此,那么其父亲应该也不会太差才对,接下来大明要开始说说孟子的父亲为什么不曾陪伴孟子的成长了哦。

据说,孟子的祖先曾是鲁国的‘三恒之一’,不过到了孟子的父亲这一辈,就已经完全的成为了平民了。齐宣公四十八年,齐国攻破了孟氏所在的食邑郕城,导致孟氏家族分散开来。孟子的祖先便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于是孟子便成为了邹国人。

相传孟子的父亲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他为了更好的发展、光耀门楣,彻底摆脱平民的生活,离开娇妻稚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三年后,没盼来孟激的归来,却盼来了晴天霹雳一般的噩耗,从此孤立无援的孟母便开始了坎坷的人生。

不过也有人说,孟激并非早逝,也有可能是当兵去了,后来在孟子年轻时才去世,但是孟子并没有见到过他的父亲,所以总之,孟子的成长教育他并没有参与。

看到孟子的家庭,深深感受到了身为母亲身上的责任和重担。在现代的家庭生活当中,也不乏有着和孟子相似的家庭,不过孟子的父亲是被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而现代的很多父亲在家庭生活当中更多的是一个隐形人的存在,不帮妻子分担家务、不陪孩子完成作业,只顾着做个合格的“低头族”。虽然现在不比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但是现在的女人一般在家是顶起半边天的存在。

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好了,虽然都是为了孩子 ,但是孟子的家庭告诉我们,成熟的条件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打着制造成熟条件的幌子而忽略了高质量的陪伴教育哦!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哪个省(孟子的父亲去哪儿了)

《中国古代教育故事:孟母三迁》是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瀚海荡舟。

内容简介

孟母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是中华民族贤母严父教子成才的典范,她为教子成才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早已经家喻户晓,《中国古代教育故事:孟母三迁》中还介绍了古代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如:教子爱国、教子廉洁、教子勤俭、教子勤奋和教子忠孝等等,让青少年们更多的认识了孟子、岳飞、陶侃、曾参和寇准等人少年时代的有趣故事!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总结:三次的目的地是,墓地旁,集市旁,学宫旁。

能够引导孩子走上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的母亲就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如果没有好的学问可能连饭都吃不到,为了能让孟子以后能立足社会,才有了三次搬迁。

岳飞的精忠报国也是家喻户晓的,金强宋弱,为了驱除鞑虏,岳母在岳飞身上刺字,为他树立保家卫国的志向。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多次、屡次”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

该典故中孟子的母亲的确是搬迁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学宫之旁。不过作为引申义,“三”还是虚词,泛指多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韦编三绝”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